“奶奶,对不起,是我不对,我不该把钱看得这么重!”,“不说了、不说了,一切都好了,咱啥都不说了。”近日,经过津市法院民一庭承办法官的不懈调解,一场因遗产纠纷而阻断的祖孙情得以成功续接。
2016年8月,原告齐某之子王某某在单位值班时突发疾病身亡,经认定为工亡。后被告王某私自在相关部门领取了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45万余元,且在领取相关款项后既不向原告主动说明,亦未提及分配方案,后原告齐某主动委托他人与被告王某沟通,并主动降低分配份额,但被告王某依然未向原告分配。就这样,为维护合法权益,原告齐某一怒之下将被告王某诉至人民法院,要求依法分配王某某工亡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
法官在承办此案后,认为该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被告王某理应给原告齐某分配所领取的各项补助,但考虑到原、被告系祖孙关系,直接判决既有悖于中国儒家传统,也不利于原、被告亲情的维护,鉴于此,承办法官首先通过背对背的调解方式分别给原、被告做工作,尤其是对被告王某进行说服教育,让其承认到自己的错误,经过多番轮回的调解工作,被告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表示要给原告齐某认错并愿意多向原告齐某分配所领取的各项补助。承办法官趁热打铁,借此时机把原、被告召集在一起,进行面对面地沟通及调解,调解时被告王某态度诚恳地对原告齐某承认了错误,并表示以后会好好孝顺原告齐某,原告齐某当即喜笑颜开,最后,原、被告双方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达成了调解协议,至此,一场祖孙纠纷圆满落下帷幕。(记者:刘玺东 通讯员: 杨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