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周融媒

【指尖随笔】浅析另类说话艺术

来源:法制周刊     发布时间:2025-05-21 10:25:01
摘要:浅析另类说话艺术文■ 瞿大春李科长面对服务对象的邀约宴请,只是在电话里头很客气地连说了两声“谢谢,谢谢,心意领了,有机会下次再说。”可时隔不久,对方再次登门诚邀,李科长耐不住情面,只得欣然前往。事后被相关部门查处,受到了党内警告处分。李科长觉得很“冤”,认为自己本意确实不想去,而且去了以后也没有吃什么东西,更没有拿人家什么东西,只是礼貌性地应付了一下,都怪情面惹得祸。其实,李科长的“冤象”在工作、生...


浅析另类说话艺术

文■ 瞿大春

李科长面对服务对象的邀约宴请,只是在电话里头很客气地连说了两声“谢谢,谢谢,心意领了,有机会下次再说。”可时隔不久,对方再次登门诚邀,李科长耐不住情面,只得欣然前往。事后被相关部门查处,受到了党内警告处分。李科长觉得很“冤”,认为自己本意确实不想去,而且去了以后也没有吃什么东西,更没有拿人家什么东西,只是礼貌性地应付了一下,都怪情面惹得祸。

其实,李科长的“冤象”在工作、生活中并不少见,看似“很冤”其实“活该”,拒绝为什么不能做到斩钉截铁呢?

拒绝不要留余地。作为公职人员或多或少掌握了一些公权力,但记住了,公权力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不是用以谋取私利的。在我们行使公权力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尽可能减轻人民的负担,减繁办事的程序,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党的公仆形象。当然,我们按照原则、规矩替老百姓办好事情以后,难免会让对方产生“感恩”之心,事后想施以小恩小惠予以感谢,或请吃一顿,或捎带一些本地特产,或塞个红包等等,对这种“理所应得”的回馈,作为公职人员,在断然拒绝的同时,千万不能话有余地,留有让对方想象的空间,是不是现在不方便?是不是旁边有其他人?是不是表达的方式不对?是不是场合不对等想法?拒绝就要大胆地说出来:为民办事,是我的职责,给你把事办好,更是我的责任,用不着任何方式的感谢!

拒绝不能留有余音。在人际交往中,说话留一分,日后好见面。有的公仆就把这种公式应用到了行驶公权力之中。这应该是讲我们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不能把话讲得太满太过,冒然下结论,与事实不相吻合。而作为公职人员,在拒绝“感恩”上,就是要把话挑明、讲满,不要去让工作对象去揣摩、猜测,变“谢谢”为“用不着谢”,变“我去不了”为“我不会去”,变“不用麻烦”为“不能麻烦”等,说出来的话,让对方一听就明白,无需做下篇文章,一听就知道你只是履行了你的职责,他是得到了应有的服务,不能话中有话,话外有话,话后有话。有的人之所以说话有余音,就是主观上想把手中的权利当作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办不好,你不能怪我,有原则制度在这里,办好了,你得谢我,既有原则在这,更有我帮你努力的结果,否则,不会这么圆满。这也是很多公职人员为什么会在“事成之后”第一时间将“喜讯”告知服务对象的原因罢了,甚至故意讲个“两口话”,暗示对方要怎么地、该怎么地,才会怎么地。

拒绝不能留有余味。老百姓形容一件食品十分可口好吃,常用“余味无穷”来形容。过去做一道菜,只需放油放盐,火候一到,立即起锅,照样好吃而且营养健康。现在不一样了,除了油盐,还有什么香油、生抽、老抽、鸡精、味精等多种调料倾斜而致,吃了以后让人口干舌燥,甚至恶心,长期吃外卖的,有几个肚子不大身体不胖的,而且长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做菜是一门艺术,讲话更是一门艺术,我们有些手握公权的人员,硬是活生生的把一句话能说清楚讲明白的事情变得“余音绕梁”,堪比“交响乐”。比如说:“谢就不用谢了,是多亏了组织,我个人的努力可以忽略不计,要谢你就感谢组织吧,我只是代表组织做了一些工作而已”,千万不能搞些七地八地,“人多眼杂,方便的时候,我们一起坐坐,喝喝茶,聊聊天就可以了……”,此类语言一出,怎么不让人去揣测你是什么意思?怎么不想方设法表达“心意”?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是对全体党员的行为规范,更是行为准则,替老百姓办好事,是职责,办成事,是职能,不能把为人民服务与图利益回报等同起来。作为公职人员,要多讲明白话,少讲暧昧话,多讲实在话,少讲“空头话”,多讲党的话,少讲“江湖话”,多讲爱民为民的大白话,少讲为他人“下套”替自己“挖坑”的话,谨防“腐”从口出。


责任编辑:刘玺东

上一篇:【指尖随笔】大自然的子民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