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阿姨,救救我吧,我快要离开这个世界了!”。近日,在收到一则的求救微信后,津市法院民一庭的承办法官赶紧赶到当事人家中,尽力调解。最终,经过不懈努力,这则微信求救案得以在8小时内圆满结案。
近日,津市法院民一庭受理了一件离婚纠纷案。原告周某与被告杨某3年前经人介绍缔结了结婚。婚后,双方因性格不合时常发生争吵,周某认为,被告杨某作为家中的顶梁柱,本应扛起养家的责任,但被告反而对此不闻不问,终日沉迷于打牌喝酒,2015年,双方开始分居,子女杨某某一直随母亲生活。今年6月,周某要求离婚并将子女判给自己抚养,被告虽同意离婚,但也要求子女的抚养权,双方争论不休,彼此僵持不下。
案件受理后的第3天,承办此案的法官便收到了一则熟悉的求救微信,“法官阿姨,我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思了,求求你,不要把我送到爸爸那儿去,否则,我宁愿跳楼。”听完微信后,法官赶紧语音回复,稳住对方情绪,之后立即赶到原告家中,了解情况。稳住原告及子女的情绪后,法官又马不停蹄地赶到被告家中,积极的开展思想工作。经过法官的一番耐心调解,被告终于自责地低下了头,当即表示同意离婚并放弃抚养权。
就这样,这件由离婚纠纷而产生的微信求救案,最终得以圆满结案。在得知了调解的结果及父亲的深刻悔意后,杨某某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记者:刘玺东 通讯员: 董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