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讼庭无鼠牙雀角之争,草野有让畔让路之美,和气致祥”。传统的调解旨在与儒家的“无讼”思想相吻合。鼓励当事人通过忍让、忍耐来和解。体现的是儒家追求的自然秩序和谐的理想。而当代纠纷调解被赋予了更多功能,发挥了更重要的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东方一枝花”的经典运用不断创造奇迹。
轻伤不下岗 职责心间藏
七月,当太阳把它圆润的大脸肆无忌惮的挂在九点钟位置的时候,我夹着刚从政法委领到的文件回到司法局。一个笨拙的身影半悬着一条包的跟木乃伊似的腿艰难地往车里挪。咦~这怪异者还是熟人——观音寺司法所司法员杨超政。我大声的调侃起来:“哟,杨大所长,你都这样了,不在家好好休息,还单着一条腿满世界跑,是想成网红吗。”“嗨,木得办法哟,手里堆了几个事,乡里有个案件要调解,还挺急,这不伤兵也上阵了嘛。”杨超政笑得一脸腼腆外加一点无奈。把最后半边屁股挤进小轿车,朝我挥挥手,匆匆而去。目送着他的车,心里涌起敬佩和淡淡的感伤。在我们线上像杨超政这样的“90后”司法员并不少,他们在乡镇一线与矛盾打交道,或是穿山入林,或是爬山涉水,用双肩担起职责,不说是英雄,却是可以实实在在的赞一声好汉,我们线上的“绿林好汉”,保一方正义,稳一方安宁。
穿山入林去 边线我来“调”
8月14日,理公港司法所任俊接到一起山林土地纠纷的案子,当事人情绪激动,矛盾一触即发。顾不得外面下着大雨,山路湿滑,任俊马上协同乡干部全州,联合理公港镇林业站李志明冒雨前往现场进行调解。司法所与林业站采取分头调解的形式,分别做当事人的工作,在多次交流与沟通下,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在村组干部见证下调换了林地,划清林地界限,确保以后安宁稳定。这样的案子,对于93年的“任所”来说已经是稀松平常,端午处理抬尸案,通宵调解抽掉四缸子烟;一天处理三个调解案子,分不清吃的中饭晚饭,每天忙的像陀螺打转转。即便这样,唯一不可改变的是他那丰满的腰身和对工作不可磨灭的热忱。
民风名俗俚 刚柔并济使
7月28日,木塘垸乡集镇改造,需要在庆兰村五组文某家旁挖条沟埋水管,文某以其儿媳妇怀孕两个月了,按农村习俗不能动土为由,撒泼打滚,阻止施工。经村里多次调解无果。面对这一情况,木塘垸司法员邓娟有点懵。这种封建迷信怎么破?这可是查资料也无处查的呀。几经思考,发现症结还是在利益纠葛上,是否在合理范围内,让点利给文某。邓娟将这一想法汇报乡镇党委,得到领导支持。邓娟多次上门走访,宣讲法律政策,“这样搞,是扰乱社会秩序,是会被拘留。但是合理要求,我可以帮你争取一哈。”文某口风慢慢有所松动同意施工。双方经调解达成协议:政府监督好施工方。不动文某家土地红线范围内土地,用混凝土加固其排水沟,排水处不对着房屋屋脚,不影响房屋地基。轰隆的挖掘机终于又开始了工作。
学好文武艺 服务为人民
2017年上半年,在全县494个调解组织和1695名专(兼)职调解员的努力下,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150起,成功化解1095起,成功率达95.2%,遏制群体性械斗13起、预防民转刑案件22起、避免群体性上访事件38件。
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的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复杂性、群体性、多样性、社会性。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由于时间长、跨度大、资料不详、证据不足等原因,也加大了调解的难度。像土地、山林等纠纷,纠纷的当事人往往人数众多,如果处理不及时就会引发群体性事件,而且规模会不断扩大。这也恰恰显现了人民调解的重要性、复杂性。新形式下,有新要求。桃源司法行政线上的“绿林好汉”们任重道远,当不断积累调解经验,学习法律之“武艺”,护好自己的“山头”。(记者:刘玺东 通讯员:颜骊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