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周融媒

常德市六中举行学雷锋活动月升旗仪式

来源:法周融媒     发布时间:2022-03-03 17:11:14
摘要: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三月,《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代代传唱,雷锋精神的旗帜永远飘扬。向雷锋同志学习,常德市六中的师生行动起来了。2月28日清晨,在本学期第二次升旗仪式上,副校长何志莉以《学习雷锋精神,在平凡中成就不平凡》为题国旗下讲话,带领师生们学习雷锋精神,号召大家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成绩,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本周的“《习近平用典》每周一学专题微课...

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三月,《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代代传唱,雷锋精神的旗帜永远飘扬。向雷锋同志学习,常德市六中的师生行动起来了。2月28日清晨,在本学期第二次升旗仪式上,副校长何志莉以《学习雷锋精神,在平凡中成就不平凡》为题国旗下讲话,带领师生们学习雷锋精神,号召大家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成绩,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本周的“《习近平用典》每周一学专题微课”由高2002班童可妍同学主讲,全校2500多师生共同研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引用的典故:“知行相资以为用。”

国旗下讲话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再过一天,我们将迎着春天的脚步迈进三月,三月总是洋溢着浓浓的温暖,除了季节交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每年三月我们都会记起那位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他的事迹并非惊天动地,却总能感人肺腑;他是一颗螺丝钉,却坚固着美德的高强;他失去了父母兄妹,却是众多人心中的好儿子、好同事、好战友;他做的每件事每个人都能做到,而只有他坚持做了一生。他只有短暂的22年生命,却赢得亿万人民长久的敬意。“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这首歌我们传唱了一代又一代,学习雷锋活动在几十年历史进程中延续不断。在雷锋离开我们的半个多世纪里,很多“雷锋”不断涌现,他们传承着雷锋精神,在“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实现着“平凡的伟大”,展示出人性中诸多美好的价值追求,“雷锋”二字,已成为了热心公益、扶贫济困、奉献社会、诚信友爱的代名词,然而雷锋精神还有很多丰富内涵。

提到雷锋,除了“乐于助人”,人们还会想到“不怕苦、不怕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钉子”“海绵”等词汇,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他都努力做到最好。当农民,他成为全县唯一的拖拉机手;当工人,他成为劳动模范;当军人,他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当祖国和人民处在危急关头时,他会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对待平凡的工作,他说:“高楼大厦都是一砖一瓦砌起来的,我们何不做这一砖一瓦呢?”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雷锋能够将每项工作、每件事情都做到极致并坚持不懈地去帮助身边的人呢?是信念!是发自内心的爱党、爱祖国的坚强信念,让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同志将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投身到国家建设事业和工作生活中。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雷锋的身影,他们或在危急时刻化身最美逆行者,或在平凡工作生活中默默坚守奉献。手脚磨出血泡,皮肤晒出伤痕,沙袋蹭伤脖子,抗洪勇士们说那是“勋章”;脱掉防护服、护目镜、口罩,露出的是嵌入皮肤的深痕,抗疫医护人员说那是“天使之印”。我们学校很多班主任老师家里都有年迈的老人、上学的孩子需要照顾,但他们仍然每天从早晨六点多到晚上十点多都陪伴着你们。这些平凡的英雄用生命赴使命、用热血写忠诚,他们将个人的追求与社会进步、文明和谐以及家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了一起,故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雷锋曾先后当过通讯员、拖拉机手、推土机手、汽车兵,但不论做什么工作他总能做到干一行热爱一行、干一行精通一行。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雷锋都有一种无穷的动力,就是要钻进去、吃透它,通过学习钻研,不断地丰富和提升自己。他说:“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雷锋不仅是好人,还是能人,他在焦化厂工作仅142天,就发明了三项技术革新成果,在工业战线共荣获18次标兵、5次红旗手、3次先进工作者。在部队两年八个月,他荣立二等功12次、三等功2次,先后获得了“模范共青团员”“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等众多荣誉。短短22年的人生历程,雷锋能做出如此多的成绩,靠的是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以及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他仅有小学文化,但他坚持学习、坚持反思、坚持奉献、坚持勇担重担,因为这些长久的坚持,让他个人永远成为时代的标杆,也让雷锋精神拥有了更加深刻宽广的内涵。

当年把雷锋送到部队的兵役局政委余新元在26年后又把一位“雷锋”送进了部队,他就是郭明义。15年坚持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五年工作量,20年义务献血量6万毫升,是自身血液的10倍多,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家中却一贫如洗,住房面积不足40平米。为带动更多人学习雷锋,郭明义发起成立了“郭明义爱心团队”,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郭明义已从先前的“好大一棵树”,变成了如今的“好大一片林”。雷锋精神也已成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重要组成部门,越来越多的雷锋身影活跃在我们身边。雷锋精神中为人民服务的大爱情怀、艰苦奋斗的拼搏劲头、爱岗敬业的螺丝钉精神、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在我们身边不断蔓延。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参观雷锋纪念馆时说,如果13亿多中国人、8900多万党员、400多万党组织都能学习雷锋精神,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我们的凝聚力、战斗力将无比强大,我们将无往而不胜。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

《习近平用典》专题微课


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2002班童可妍。今天我分享的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引述的一句话:知行相资以为用。

原文为:知行相资以为用。唯其各有致功,而亦各有其效,故相资以互用。意思是:知与行都有自己的功效,两种功效互相凭借才能发挥作用。

在明末清初,为力纠宋明理学空谈心性、重知不重学的弊端,学者王夫之在批判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这样的一套知行观:突出以“行”为基础,如“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以及“知之尽,则实践之而已”。进而又指出知与行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发展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与认识的统一,二者应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我国古人关于知与行的论述,强调的正是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在实践之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新时代的浪潮已然来袭。我们在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挑战时,种种现象无不呼唤着“知行相资以为用”这一理念。学思践悟,必在于行。在学习上,将知识付诸于实践有利于我们对知识的把握,如在看到难题时想到的不只是做笔记,还可以举一反三,在题海中寻找到真正的解题思路;在生活中,历事磨炼、多思笃行,在看到一些与书本内容相关的有趣现象时,可以着手设计实验、探究疑问,这样你的动手能力也会大大提升,实践的力量会内化于心,个人的经验也会随之丰富起来。

南宋张栻有言:“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求知而行,也因而得知。甚至是今日之试题,也需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作答”……“行”如明灯引路,“行”如载知之舟。若无实践支持,所学不过空中楼阁,巍巍然将倾矣。

纸上得来终是浅物,躬行之知才为绝知。知与行,如风火相借,如山水相依。吾辈青年,当以“知行合一”为舵,以凌云壮志为棹,驶向梦想与远方。

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默念这句话:“知行相资以为用”。

来源:常德市六中

编辑整理:邱琪


责任编辑:刘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