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周融媒

桃源三中组织学生去桃花源开展研学活动

来源:法制周刊     发布时间:2018-04-12 08:52:20
摘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课堂并不局限于教室之内,而在于知行结合,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好的课堂,也可以是在路上!2018年4月9日,桃源三中高一、高二的学生近600余人走进常德桃花源,开展为期一天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莘莘学子从《桃花源记》中走向世外桃源,解锁上课新姿势!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学子们从停车场步行至桃花景区,边走边朗诵《桃花源记》。广场集合,校领导告知安全注意事项,主持人简要介绍研学体验活动安排...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课堂并不局限于教室之内,而在于知行结合,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好的课堂,也可以是在路上!2018年4月9日,桃源三中高一、高二的学生近600余人走进常德桃花源,开展为期一天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莘莘学子从《桃花源记》中走向世外桃源,解锁上课新姿势!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学子们从停车场步行至桃花景区,边走边朗诵《桃花源记》。广场集合,校领导告知安全注意事项,主持人简要介绍研学体验活动安排。各队展示其队名、对标,呼喊口号,队长抽签领取本队此次研学活动任务书。学生人手一本研学手册。在队长的带领下,学子们认真阅读任务书及景区地图,活动正式开始!

走进不一样的教室:桃川书院。老师用轻松的教学方式,从课外再回到课内,世外桃源的环境让这节课显得格外活跃!随后学子们换上服装,体验拜师礼。

桃川书院后有一座凌空而架的竹木吊桥“状元桥”,攀援而上,象征着学业、事业蒸蒸日上。研学导师安排学生进行活动,通过活动在全队中选出文状元和武状元,后穿上状元服拿上对联集体合照留影。

桃花山渊明祠前一方碑刻,正面是由我国著名画家陈白一所造的一副《渊明爱菊图》,线条简练,神采飘逸,远远看过去,画中的陶公神态闲雅,好像正有微风轻轻吹动他的衣摆。石碑的背面刻的是陶渊明《饮酒诗》。

桃花山碑廊,里面存放了唐朝以来在桃花源出土的17方古诗文碑刻,刻有王维、王昌龄、杜牧、袁宏道等诗人描写桃花源的诗词。其中有三方是唐代的碑刻,分别是杜牧、胡曾、李群玉的诗碑。另外还有一方民国时期由桃源知事杨瑞鱣立的昭示碑。

为了纪念刘禹锡而建的“陋室”,陋室前临五柳湖,后倚桃花山,尽显《陋室铭》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意境。研学导师为学子们介绍陋室后进行有奖竞猜活动。

在水府阁的奇观廊上,学子们互动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在玩闹中不仅展现个人风采,也领悟团队的重要性!

走进桃源工艺术博物馆,便被眼前这一世界上最大的柳木根雕——“桃花源记”所震撼!不仅如此,馆内物与作品集中呈现出中国桃花源景区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当地人民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相传当年武陵渔郎在这里遇到了两位下棋的仙人,得他们指点之后也得道成仙,所以把这里叫做遇仙桥。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同学们齐声朗诵回旋藏头诗。

活动结束后在景区出口集合,每个团队派出代表分享研学心得。根据一天的表现评选出优秀班集体和优秀个人,校领导颁奖。最后学子们对一天的研学体验活动进行评价,返回学校。

“研学活动”是一种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和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不是教室中的标准化教育,而是注重体验和沉浸。也许这次桃花源研学活动之后并不会看到学生的变化,但研学活动中见闻潜移默化的过程将影响着他们对课文知识的重新解读!(记者:  刘玺东  通讯员:龙志华)

责任编辑:刘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