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周融媒

【法官随笔】科技赋能要先思想赋能

来源:法制周刊     发布时间:2023-06-14 15:02:02
摘要:原标题:科技赋能要先思想赋能——东向岳阳中院、岳阳楼区法院考察学习“无纸化办公”随想为有效提升信息化科技助力审判绩效提升的转化率,解决案多人少突出矛盾问题,由常德市中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谢迎春带队,与4家基层法院一同前往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岳阳楼区人民法院考察学习“无纸化办公”先进经验。我院党组书记、院长曾令军亲自带队参与考察。在为期2天的考察中,通过现场观摩、实操演示、交流座谈等形式,对“无纸化...

原标题:科技赋能要先思想赋能——东向岳阳中院、岳阳楼区法院考察学习“无纸化办公”随想

为有效提升信息化科技助力审判绩效提升的转化率,解决案多人少突出矛盾问题,由常德市中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谢迎春带队,与4家基层法院一同前往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岳阳楼区人民法院考察学习“无纸化办公”先进经验。我院党组书记、院长曾令军亲自带队参与考察。在为期2天的考察中,通过现场观摩、实操演示、交流座谈等形式,对“无纸化办公”全流程的应用、推行过程的阻力和难点、推行之后的效果和成绩、工作人员的使用反馈、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管理创新做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探讨,深刻感受到岳阳地区的法院在制度改革、科技赋能上的果敢与魄力,和他们亮眼的“成绩”。参与此次考察,不仅开阔了本人的眼界与思维,更引发了一些感受记录如下:

一、深感“震撼”。从进入诉讼服务中心开始,就不见“熟悉”的画面,整个立案庭没有成堆的诉讼资料,“整洁、干净”的视觉冲击完全颠覆了对立案庭的印象。立案庭不需接受任何纸质资料,在审查符合立案条件后,均可由外包的扫描中心完成扫描并同步生成电子卷宗,纸质资料退还当事人,对极关键性的纸质资料,存放于“中间库”的卷宗中,供法官调阅。电子卷宗随分案移送至各业务庭室。员额法官接手电子卷宗后,书记员按照要求将副本送达任务网上发送至邮政送达小组,由送达小组限期反馈送达结果。开庭审理上,从“科技法庭”升级至“智慧法庭”,运用阅卷显示设备、质证共享显示屏、语音识别等技术,书记员仅需对极少量错别字进行手动纠错即可生成全程开庭笔录,并附有“方言包”和“自动学习”功能,确保准确率,让法官从之前的“讲慢点、讲要点”转变为“讲快点、讲全面”,开庭完毕后所有当事人可同时一次性对全部笔录进行签字确认,有效解决了当事人对笔录签字繁琐的“吐槽”。在判决书的撰写上,运用OCR技术,法官可根据文书撰写需要自行从电子卷宗中提取文字信息,极大的缩短了文书撰写时间。文书撰写完成后通过电子签章的形式审批。总之,开辟电子卷宗全流程、全链条网上流转通道后,法官在案件办理的全流程均不接触纸质卷宗,书记员不需整卷、装卷等,多个环节的效率提升累计出质的飞跃。以岳阳市楼区法院为例,2021年推进“无纸化办公”,2022年共审结23744件,法官人均结案448件,人均结案数同比上升了30.62%,司法绩效从全省倒数上升为全省前列,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从“无纸化办公”的推进结果来看,其成效不可谓“一般”,叫人震撼。

二、“危机”正存。在湖南地区仍保留纸质卷宗办案为主流的大环境中,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借鉴江浙地区成熟的无纸化办公经验的基础上,大刀阔斧改革,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以“不近人情”的强力手段,如自指定期限起岳阳中院不再接受基层法院的纸质卷宗,所有上诉案件均以电子卷宗形式由基层法院从网上一键移送至中院;有律师作代理人的案件均要求提供电子扫描件等,倒逼法官适应“无纸化”。岳阳地区的基层法院紧跟中院步伐和要求,同步推进“无纸化办公”,上下一心,克服困难,终是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反观自身,人员配比与案件体量较周边法院相对较少,但仍无法避免法官为卷宗丢失而担心,文书撰写较慢,书记员为副本送达、卷宗整理归档而困扰等现象,“无纸化办公”的基础建设薄弱,成本建设投入巨大,建设投入的运行能否结出期待的“果实”仍存犹豫,员额法官的配合程度是否影响司法绩效有未可知。而岳阳地区法院在科技的加持下,明显已进入提质增效的“快车道”,两者的差距将越来越大。

三、如何“破局”。对推进“无纸化办公”,岳阳中院的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李清刚指出“价值引领是关键”,岳阳楼区法院的党组书记、院长李卫东强调“首要的是观念要变”。两级法院都不约而同的提到推进“无纸化办公”中最大障碍的人员思想的转变,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法官的观念要变。众所周知,人最难改变的是习惯,纸质化办案是法院的传统,多年的办案经历已让法官对纸质卷宗的习惯深入“骨髓”、甚至产生“依赖”,这种习惯和依赖使其对“电子卷宗”抱着天然的怀疑和对抗的态度,在未开始使用前内心就已经否定其价值并指出其问题。诚然,“无纸化办公”的使用过程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改革伴随着“阵痛”无法避免,司法改革和信息化是推动人民法院工作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从大局来说,无纸化办公是大势所趋,无数的历史经验都告诉我们,站在传统与革新交替的“潮头”,我们应当选择“拥抱”而非“拒绝”,从个人来说,经历划时代的“改革”也是一笔财富,即使内心抗拒,但在使用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倒逼系统进行改进,也是自身对无纸化办公的一种贡献,也是为司法审判的“后浪”们留下的财富。所以,在思想上先要说“能”,才能让“无纸化办公”的使用有成长的土壤,才让科技更好的为审判减负、为质效赋能。(作者:津市法院 邹金淼)


责任编辑:刘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