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清晨,澧县小渡口镇朱家湖广场早已热闹起来,鲜红的宣传横幅在桂花树下迎风招展,8块蓝白相间的宣传展板前围满了驻足观看的村民,小渡口司法所干警和志愿者们正忙着将一摞摞宣传手册整齐码放在咨询台上。这场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五周年举办的普法活动,像一缕阳光,悄然点亮了小镇的法治清晨。
宣传现场
“同志,我儿子在外地打工,前阵子因为打架被判了缓刑,这算不算社区矫正?我们当父母的能做些啥?”上午9点,咨询台前迎来了第一位“客人”,提着菜篮的刘阿姨,脸上满是焦虑。司法所邓所长赶忙递上一杯茶水,翻开宣传手册第12页:“阿姨您看,缓刑属于社区矫正对象。按照规定,他需要定期向司法所报到,参加学习和社区服务。咱们家长能做的就是多鼓励他,帮他按时完成矫正任务。”
说话间,邓所长从抽屉里拿出一份宣传册递给刘阿姨,用红笔圈出了“享有就业、就学权利”等条款:“您放心,只要他好好改造,完全不影响以后找工作、考驾照。”刘阿姨接过宣传册,手指在“家庭监护责任”一栏反复摩挲,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这下我心里有数了,谢谢你们说得这么清楚!”
“原来社区矫正不是‘关起来’,是帮他们改过自新啊!”围观的村民们不时发出感叹。家住镇西头的王大姐指着“教育帮扶”板块的“职业培训”内容,转头对邻居说:“我们村小李去年就是社区矫正对象,司法所帮他找了电工培训,现在在镇上工地干活,日子过得踏实着呢!”
宣传现场
一上午,咨询台前来了不少“老熟人”,曾参与社区矫正志愿服务的退休教师陈老师来了解最新政策,开超市的赵老板咨询“如何招聘有矫正经历的员工”……干警和志愿者们一边解答,一边将手册塞进大家的口袋,蓝色的手册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泽。
不到两小时,200余册宣传手册就分发一空。拿到手册的村民们有的当场翻阅,有的揣进怀里,还有人拍照发朋友圈:“小渡口司法所的普法活动真接地气,漫画一看就懂!
“社区矫正工作既要守住法律底线,更要传递司法温情。”五年来,小渡口司法所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97人,通过“监督管理+技能培训+心理疏导”的模式,帮助69人顺利回归社会,有6人参加相关培训获得技能资格证书。这场宣传活动,不仅是对法律实施五周年的纪念,更是对“教育、感化、挽救”初心的践行。当法治阳光照进每个角落,每个迷途知返的灵魂,都能在温暖中重获新生。
来源:指尖新闻
作者:卜紫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