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转载自湖南芙蓉律师事务所专家顾问:杜钢建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法学院原院长】
上帝名字叫华夏
《圣经》的作者告诉读者,上帝说自己的名字叫“耶和华”。上帝向摩西即古公透露上帝的名字是耶和华,就是要让世人知道他的名字的含义。上帝和《圣经》的作者向世人宣告上帝的神圣名字的本意一直没有得到正确解释。
上帝文化源于中国
从先夏时期到夏商周时期,上帝始终是华夏民族的信仰。
上帝天帝在诸多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载。在大湘西地区,尧舜禹时期均信仰上帝。
先夏尧舜时期,官方民间已经有上帝信仰。舜帝强调要类于上帝。根据《舜典》记载,“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
肆类于上帝。”王云:“上帝,天也。”马云:“上帝,太一神,在紫微宫,天之最尊者。”类于上帝即要将事类向上帝敬告。
夏朝时期,从夏禹以来,敬畏上帝一直是夏朝传统。
破坏该传统的夏王,都没有好下场。“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禹王指出上帝先安所止,动则天下大应,顺命以待帝志。
商朝普遍流行信仰上帝的宗教文化。商汤曰:“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各守尔典,以承天休。尔有善,朕弗敢蔽。罪当朕躬,弗敢自赦,惟简在上帝之心。”
只有上帝知道有罪无罪。
商汤劝说民众迁徙时说:“曷震动万民以迁?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乱越我家。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
天将复汤德,治理於商家。商汤认为,上帝引逸。有夏不適逸,则惟帝降格。向于时夏,弗克庸帝,大淫泆有辞。夏桀不能用天戒,大为过逸之行,有恶辞闻於世。高举上帝的旗帜,商汤伐夏可以势如破竹。
周朝从先周开始,到建立周国,上帝信仰是维系社会的根本宗教。周武王十一年自孟津还时云:“肆予小子发,以尔友邦冢君,观政于商。惟受罔有悛心,乃夷居弗事上帝神祗,遗厥先宗庙弗祀。”
商朝王室弗事上帝神祗,弗祀祖先宗庙,其国运必然衰败。《尚书》记载:“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
有罪无罪,予曷敢有越厥志?”只有能敬奉上帝的,才可以保平安。
周武王即大卫王表示:“予小子夙夜祗惧,受命文考,类于上帝,宜于冢土,以尔有众,厎天之罚。”《毛诗》云:“天子将出,类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祢。” 《舜典》“类于上帝”,《传》云:“告天及五帝。”
要以事类告天。不事上帝神祇,不敬天地神明,终于遭受天罚。
根据《周礼·司服》记载:“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无旒,乃是冕之质者。
古代事天宜质服,质服以应天变。周王等不断强调,不敢替上帝命,不敢废上帝之命。爽邦由哲,亦惟十人,迪知上帝命。
对于能够通达上帝旨意的十大贤哲,周王室给予高度敬重。
周公也说:“上帝时歆,下民祗协,庸建尔于上公,尹兹东夏。钦哉!往敷乃训,慎乃服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
我西土惟时怙冒,闻于上帝,帝休。”
周召公指戒周成王即所罗门王:“诰告庶殷,越自乃御事。
呜呼!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召公指戒成王敬奉皇天上帝。周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
旦曰:‘其作大邑,其自时配皇天。毖祀于上下,其自时中乂。王厥有成命,治民今休。’周王用土中致治,则有天之成命,治民可获太平之美。
“惟时上帝不保,降若兹大丧。”
古代君王基本上都表示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上帝在中国古代也称皇天。公曰:“君奭,我闻在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
在太甲,时则有若保衡。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巫咸乂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盘。”人间帝王能够功德至天,要靠贤臣辅佐。
周朝以后维系政权的基本理论在于天子出于上帝,不可违背上帝。
《周礼·肆师》云“类造上帝”。《王制》云“天子将出类乎上帝”。《周礼·司服》云:“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
是昊天外更有五帝,上帝可以兼之。
郑玄笃信谶纬,认为昊天上帝谓天皇大帝,北辰之星也。五帝谓灵威仰等,太微宫中有五帝座星是也。
根据《周礼·大宗伯》的记载,历史上形成祭祀六宗的习俗:“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祭法》云:“埋少牢於太昭,祭时。
相近於坎坛,祭寒暑。王宫,祭日。夜明,祭月。幽禜,祭星。雩禜,祭水旱也。”
据此言六宗,彼祭六神,故传以彼六神谓此六宗。
关于六宗的说法,在历史上有诸多主张。
欧阳及大小夏侯说《尚书》皆云:“所祭者六,上不谓天,下不谓地,旁不谓四方,在六者之间,助阴阳变化,实一而名六宗矣。”
孔光和刘歆等人认为“六宗谓乾坤六子:水火雷风山泽也”。贾逵以为:“六宗者,天宗三,日月星也;地宗三,河海岱也。” 马融认为六宗是天地春夏秋冬。
万物非天不覆,非地不载,非春不生,非夏不长,非秋不收,非冬不藏。郑玄以六宗言“禋”,与祭天同名,则六者皆是天之神祗,谓“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星谓五纬星,辰谓日月所会十二次也。司中、司命文昌第五第四星也。风师,箕也。雨师,毕也”。晋初幽州秀才张髦上表云:“臣谓禋于六宗,祀祖考所尊者六,三昭三穆是也。”司马彪又上表主张六宗为天地四方。
天宗是日月星辰寒暑之属;地宗为社稷五祀之属;四方之宗者乃四时五帝之属。
总之,中国古代多认为六宗在上帝之下,也当敬奉。中国古代的上帝信仰传播到西土以后,在埃及和两河流域广为流传。
上帝名字的真实意思是华夏
耶和华JEHOVAH的意思是什么?
后世只知道诵读上帝神圣的名字耶和华,但是没有理解为什么上帝要通过摩西让世人知道上帝的名字。
我想摩西即古公以及《圣经》的作者应该知道上帝神圣的名字“耶和华”的真实含义。
后来几经传译,世人只知道上帝的名字是JEHOVAH,甚至翻译成中文也是音译即耶和华。
根据《圣经》出埃及记第6章记载:“耶和华对摩西说,现在你必看见我向法老所行的事,使他因我大能的手容以色列人去,且把他们赶出他的地。神晓谕摩西说,我是耶和华。
我从前向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显现为全能的神,至于我名耶和华,他们未曾知道。”
可见,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都有幸见过上帝。
至于上帝的名字,他们并不知道。
在摩西之前,尽管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等人有幸面见上帝并与上帝对话,但是他们不知道上帝的名字叫什么。
因为上帝没有将自己的名字告诉亚伯拉罕等人。
也就是说,当时让世人知道上帝名字的时机和条件还不成熟。
当摩西即古公等人决定率领周人离开埃及远赴异地创立周国时,上帝认为时机和条件成熟了。
于是世人知道了上帝的名字。
上帝取名耶和华一定是有深意的。
根据《圣经》的记载,在上帝摧毁宁王宁录建筑的巴别塔和打乱人类语言之前,人类的语言文字是统一的。
宁王宁录是夏朝初期的历史人物。
换言之,在先夏时期,人类的语言文字是统一的。
根据《圣经》和《古兰经》的记载,在先夏时期,人类在西土的语言文字是叙利亚语言。
根据阿拉伯历史学家的记载,当时的叙利亚语言是纳西语言,文字应该是东巴文的象形文字和表音文字两种。
表音文字起先都是表意的。纳西文字是华夏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汉字历史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先夏时期的文字都可以在汉字历史发展中得到解释。
在商朝后期,上帝将自己的名字告诉摩西,是要让世人广泛知道。
我认为上帝既然要让世人知道他的名字,上帝的名字一定也有汉字基础。
事实上,上帝的名字是三个汉字的组合。耶和华JEHOVAH的JE是夏,HO是和,VAH是华。耶和华也是夏和华。HO和表示两个名词汉字之间的关系。JEHOVAH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可以是夏和华,也可以是华和夏。
如果按照希伯来文语法结构,两个名词之间的关系属于并列关系时,在翻译成汉语时,通常可以将后一个名词放在前面。
在作为人名时,两个名词之间的关系代词可以省略不用。
所以上帝的名字JEHOVAH的汉字意思可以表示为夏和华,或者华和夏,或者华夏。上帝名字的真实意思是华夏二字。
根据《圣经》的记载,亚伯拉罕虽然不知道上帝的名字,但是他称自己的神是“全能的上帝”。
在希伯来语言中,全能的上帝是El-Shaddai。希伯来语言的上帝具有破坏之神的意思。
上帝一词传播到印度地区形成刹帝Shaddy的概念,包含有杀害的意思。全能的上帝即可以行善成全人类,也可以杀害或者屠杀人类。
如中国古人所言:“上帝弗顺,祝降时丧。” 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事实上,《圣经》记载的上帝具有这种双重性质的功能。从大湘西地区传播到印度地区,再到埃及和两河流域地区的上帝一词的发音和字义基本上保留了汉字的影响。
“夏”字的发音在古汉语中通“雅”和“亚”。“夏”、 “雅”和“亚”的表音文字是Yah。Yah的转音是Yeh。
夏类族群就是雅类或亚类族群。此就发音而言。
就象形文字而言,亚的最早文字原型是十字架的十字型。上古十字架的十字型文字的发音也是卡。夏通亚,夏的发音也可以是卡音。
在中国一些地方的方言中至今仍然保留有夏为卡音的传统。
在日本语言中,夏的发音也可以是卡。大湘西地区和西土的卡师族群属于夏类族群。如今大湘西地区的彝族、白族、纳西族、土家族等都是夏类族群。
上帝名字中“夏”字的Yah或者Yeh的文字原型是十字架的十字型文字十,发音为亚或者耶。上帝文化就是十字文化即亚族文化也是夏族文化。
上帝名字中“华”字的Ha的转音为Hew,再转音为VAH。上帝名字的汉译耶和华中的华字的翻译符合上帝名字的原型汉字。
帝名字的汉译耶和华的耶字不符合上帝名字的原型汉字“夏”字。上帝名字的正确翻译应该是夏和华、华和夏或者华夏。华夏二字符合上帝对摩西宣告神圣名字的本意。
不同语言文字中的天神上帝的名字虽然有区别,但是都有汉字原型。Lother Schmalfuss《The World Religions》一书指出,天使安拉对穆罕墨德的梦中说:读你的神的名字。穆罕墨德起先不愿意读出上帝的名字。
上帝的名字早期在犹太教会中一直属于秘密。
上帝把名字告诉摩西以后,很长时期内对教会以外的人士依然是需要保守的秘密。
此宗教忌讳在穆罕墨德创立新教时也是小心翼翼的。Allah安拉的Al的汉字原型是十字亚,也是夏。Lah是太阳神,Lah的汉字读音源于彝族语言中的太阳神的读音。Allah安拉的汉译也可以是“夏神”。
在埃及语言中,上帝名字耶和华的发音是Yehweh。
埃及诸神中,透特的名字发音Yahew与耶和华Yehweh的发音非常接近。
显然,透特名字的汉字原型也是夏和华。透特应该也是华夏族的诸神之一。
在苏美尔语言中,上帝的名字也强调Yah。
大卫-罗尔在《传说:文明的起源——时间的检验》一书中对上帝的名字在苏美尔语言、犹太语言和阿卡德语言中的名词进行比较研究,认为Yah是诸语言中上帝名字的共同发音。
但是大卫-罗尔等西方比较语言学家对于上帝名字中Yah背后的深刻含义并不了解。上帝把自己名字告诉摩西,实际上已经指出亚族即夏族的文明是世界文明的源头。
在英语中上帝的名字也可以称为God。上帝的名字华夏与God是什么关系呢?
上帝的名字用God称呼,实际上进一步告诉世人,上帝的名字是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