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周融媒

【芙蓉律师说法】诉讼保全各阶段难点与应对之策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03 22:07:06
摘要:在民事诉讼体系中,诉讼保全作为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关键屏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受法律适用复杂性、证据收集难度、执行协调障碍等因素影响,诉讼前、诉讼中及诉讼后的保全工作均面临显著挑战。本文结合《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融入丰富实务经验,深度剖析诉讼保全痛点,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为当事人和法律从业者提供专业参考。一、诉前保全:紧急性与证据标准的双重挑战1.法律难点依据《民事诉讼...

在民事诉讼体系中,诉讼保全作为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关键屏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受法律适用复杂性、证据收集难度、执行协调障碍等因素影响,诉讼前、诉讼中及诉讼后的保全工作均面临显著挑战。本文结合《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融入丰富实务经验,深度剖析诉讼保全痛点,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为当事人和法律从业者提供专业参考。

一、诉前保全:紧急性与证据标准的双重挑战

1.法律难点

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04条规定,申请诉前保全需同时满足“情况紧急”且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但现行司法解释尚未对“情况紧急”的具体情形作出明确界定,导致司法实践中,不同法院对“紧急”的裁量尺度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条,诉前保全一般要求申请人提供全额担保,这一要求对于资金周转困难的小微企业或自然人而言,往往成为难以逾越的门槛,致使部分申请人不得不放弃申请,错失保障自身权益的最佳时机。

2.实务经验

从实际案例来看,法院通常要求申请人提供初步证据,以证明债务人存在转移财产的风险。这些证据包括但不限于债务人异常的资金流动记录、资产处置公告等。此外,在涉及民生案件,如劳动报酬纠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时,部分法院会根据案件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担保比例,体现司法的人文关怀。

3.律师建议

为有效应对诉前保全难题,律师建议申请人提前通过公证、电子存证等专业手段,对债务人的财产线索进行固定。在担保方式选择上,可灵活协商采用保险公司保函(费率通常为保全金额的1%-3%),或采用部分现金加信用担保的组合方式,降低担保门槛。

二、诉中保全:审查效率与执行协调的困境

1.实务痛点

当前,部分法院在审查诉中保全申请时,要求申请人提供“胜诉可能性”的初步证明,这无疑增加了申请难度。此外,当保全涉及跨区域、多类型财产时,执行过程中需要协调不动产登记部门、金融机构等多个机关,流程繁琐,耗时较长,导致保全措施无法及时落实。

2.应对策略

律师建议申请人在提交诉中保全申请时,务必提供详细、准确的财产信息,避免因“财产线索不明确”被法院驳回申请。同时,充分利用法院网络查控系统,同步提交财产线索,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保全效率。

三、执行阶段:财产隐匿与分配冲突

1.典型问题

在执行阶段,债务人往往会采用多种手段隐匿资产,如将财产登记在他人名下、进行虚假交易等,增加执行难度。此外,当存在多个债权人时,对有限财产的处置权和分配权争议频发,容易引发各方矛盾。

2.破解路径

律师建议在诉讼前,通过专业的调查手段,全面核查债务人实际控制的资产,包括其关联企业、隐性投资等。若发现债务人存在恶意转移财产行为,及时提起债权人撤销权诉讼,依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四、系统性解决方案

1.立法层面

建议推动立法机关细化“紧急情形”认定标准,明确具体情形和判断依据,为司法实践提供更清晰的指引,减少因法律规定模糊导致的裁判尺度不一问题。

2.司法层面

推广“保全审查绿色通道”,对于符合条件的案件,优先审查、快速执行。同时,加强法院与不动产登记、金融等部门的协作,建立常态化的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提高保全执行效率。

3.律师实务

在合同拟定过程中,建议律师为当事人增设“信息披露条款”,要求合同相对方定期披露资产变动情况,为后续可能的诉讼保全提供便利,从源头上降低保全难度。

诉讼保全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司法机关的高效执行以及律师的专业服务协同发力。只有三方形成合力,才能真正破解诉讼保全难题,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推动司法公正的实现。

来源:芙蓉律师事务所

作者:胡刘丹

编辑:邱琪


责任编辑: